人工智能(AI)迅速改寫全球職場生態,但教育體系與企業制度卻未能同步轉型,導致年輕一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就業挑戰與技能斷層。
美國著名經濟學家 Tyler Cowen 及 華頓商學院副教授 Ethan Mollick 最近先後發聲,指出傳統教育已無法滿足 AI 時代的職場需求,甚至可能讓整整一代青年陷入「畢業即失業」的困局。
Cowen狠批大學教育「適得其反」:學生畢業即遭AI淘汰?
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 Tyler Cowen 指出,當前大學教育與實際職場脫節,許多課程未能納入AI相關技能訓練,結果是——畢業生對生成式AI與自動化工具一知半解。
「學生反而學了一些妨礙他們職涯的技能,甚至懷疑自己是否屬於這個世界。」Cowen直言。
他強調,大學生時期正是培養AI技能的黃金階段,若教育制度繼續忽略AI應用與批判思維的養成,未來恐有更多青年在進入職場後感到無所適從。
Mollick點名:AI重塑入門級職位 企業需重新定義初級角色
根據《CNBC》報導,Ethan Mollick 警告,雖然AI短期內未必全面取代所有人類工作,但初級職位將首當其衝受到影響。
「這些原本是培養人才的階梯,如今卻因自動化而逐漸消失。」
Mollick建議企業應重新定義入門級崗位的角色,不應只視其為「執行任務的工具人」,而是未來關鍵人才的起點。
單靠「提示詞設計」已不足應對 AI時代需要什麼職場技能?
Mollick指出,新一代工作者若僅依賴ChatGPT等工具進行提示詞操作,並不足以在AI職場中脫穎而出。
真正有價值的,是能夠:
-結合判斷力與創造力,
-擁有行業知識與專業背景,
-並能監督、糾錯、優化AI輸出。
他建議青年工作者應主動發展多重技能組合(Skill Stacking),例如醫師、設計師、數據分析師等需要人機協作與綜合判斷的職業,更能長遠抗衡AI威脅。
調查揭AI滲透職場加速 超過半數美企計劃裁員
根據蓋洛普最新數據顯示,40%美國勞工每年至少使用AI幾次,近兩成更表示每週頻繁應用,比去年翻倍成長。
同時,皮尤研究中心指出,有超過一半美國員工擔憂AI將影響其就業前景。世界經濟論壇(WEF)更預測,未來幾年內,有48%美國企業計劃因AI導入而裁減人手或重整架構。
領導層與學界責無旁貸 AI轉型不能靠員工自學
Mollick強調,企業領導人與學校教授不能再抱持「佛系」態度,任由學生與員工自行摸索AI的應用方式。
「很多組織只會說『快用AI,不然會被淘汰』,卻沒有給予清晰的訓練與方向。」
他呼籲各界應主動制定AI整合與職能培訓的路線圖,從制度層面幫助青年適應未來職場。
AI變革加速來襲 教育與職場制度若不同步,青年勢成「被犧牲的一代」
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就業市場,若教育與企業制度仍停留在過去模式,勢必將更多青年推向焦慮與失落。唯有主動進行AI技能轉型與制度創新,年輕世代才有望在這場科技浪潮中穩住腳步、找到定位。